[百岳] 登玉山初體驗
走過的叫足跡,走不到叫憧憬。
去年,我曾跟一個大學同學說 : 「我希望有一天能登上玉山」。我記得他的表情有點讓我覺得"妳怎麼可能會去做"。
也是,那時的我好像是一個不愛運動,每次嚷嚷說要減肥但其實就只是少吃一點希望能瘦多少的人 😞
上班不久後,有一天,同事問我要不要一起去爬玉山。突然覺得人生很多事情都很奇妙,也可以說我是一個很幸運的人吧,能遇到一些喜歡爬山的同事。
聽到的當下我很高興很期待,卻也開始害怕,怕自己體力不夠沒有能力。但機會一旦來了就要好好把握住。
本次百岳成就 : 玉山北峰(no. 3)
- 行前小訓練
- 練瑜珈(公司社團)
- 跑步半小時(跑步機)
- 確認自己有沒有高山症(in 合歡山)
- 行前裝備列表
- 必要
- 身分證、錢包
- 玉山e證明
- 用品
- 登山包(含背包套) : 有腰帶來檢分擔肩膀的重量。
- 登山鞋 : 當踩在泥濘上就會覺得有登山鞋真好。
- 登山杖 : 根本萬用神器。
- 保溫杯、1000 cc水壺 : 千萬不要帶寶特瓶、山上提供的水幾乎都是熱水。
- 大塑膠袋 : 放在包包裡當作內層防水袋。
- 小塑膠袋 : 裝隨身垃圾。
- 頭燈(含備用電池)、攻頂包 : 這次沒攻主峰,沒用到
- 環保筷、鋼杯 : 這次住氣象站所以沒用到
- 個人衣物
- 排汗衫、內衣褲 : 排汗材質真的比較容易乾,幾乎不需要換下衣服。
- 備用內衣褲 : 若身上衣服濕掉一定要換掉,避免失溫。
- 外套:保暖、防風
- 雨衣、雨褲 、雨傘 : 兩截式真的比較方便,但還是看到有人穿小飛俠,甚至是輕便雨衣。
- 厚襪子 : 多帶一雙備用。
- 毛帽、鴨舌帽
- 保暖防水手套 : 這次的手套不防水,手冷到全身開始不舒服。
- 頭巾
- 護膝(非必要)
- 乳液、防曬乳
- 盥洗用具
- 藥品
- 止痛藥 : 這個真的很重要。
- 個人藥品
- 小零食
- 酸梅
- 牛肉乾
- 葡萄乾
- 堅果類
- 行程規劃
- 時間 : 2017/05/26 ~ 05/28
- DAY1:
- 9:00 到中壢火車站集合,小麥載我們到嘉義採買吃午餐等。
- 16:30 到阿里山氣象站,也是今晚的住宿地點。
- DAY2:
- 4:30 起床、盥洗
- 5:00 出門去711吃早餐、買當天午餐及隔天午餐
- 6:00 開車至排雲登山服務中心的停車場
- 7:00 到玉山登山口
- 11:30 排雲山莊
- 13:00 前往北峰
- 18:00 到北峰氣象站
- DAY3
- 7:30 北峰出發
- 10:30 到排雲山莊
- 11:00 從排雲出發
- 14:00 到玉山登山口
- 17:30 到嘉義
- 19:39 台中高鐵
- 20:29 到台北
感謝同事讓我有這個機會上玉山,感謝氣象局的小麥和傑哥的帶路及對登山一些事項的說明,感謝氣象站的人員讓我們打擾了兩天。
一開始到阿里山的時候就開始下雨了,很害怕會因此無法上山,畢竟我真的期待很久了。
幸好第二天天氣還不錯,在阿里山711買了一些糧食麵包後就準備上登山口了。一路上拍起照來都很美麗,只是到排雲山莊後就開始飄下小雨...,天氣也轉涼了。中午吃了買的麵包還是比不過排雲的工作人員煮得熱騰騰的泡麵(雖然一碗要150,不過也要想想食材啊瓦斯啊全部都是他們背上山的,超級辛苦!)
飄下小雨後走上北峰的碎石路上就變得特別的辛苦,原本一切都還撐得住,戴上根本不防水的水套經過風口夾雜著雨水身體開始變得不太舒服。一看到往下的大碎石坡才意識到自己對下坡竟然會這麼恐懼,就算拉著鐵鍊往下慢慢走,還是會忍不住一屁股坐下去。風越來越大、雨還是一直下、就算戴手套抓著鐵鍊還是感覺的到鐵鍊的冰冷。這大概是我最害怕的一段路了。
後來,體力被碎石坡消耗掉,身體不夠暖和,開始覺得身體越來越不舒服,明明很努力在調呼吸,卻怎麼樣也調不過來。就這樣撐著停著在最後陡上的時候遇到北峰氣象站的主任下來找我們,替我們背包包,拿杯熱水給我們暖暖身子。就這樣登上北峰氣象站了。只是大概是太累了,頭也開始痛,吞了一課止痛藥後也只吃得下一點東西(其實食物看起來超好吃的!)(但隔天一早就很努力吃了哈哈)
當晚,氣象站人員覺得天氣不會好轉,加上我們體力可能不太行,就決定隔天不上主峰了。
只是沒想到,當我爬上碎石坡抵達風口,看到往主峰的指標僅僅離200公尺之遠,心裡真的是滿滿的遺憾。不斷問小麥我們真的不能上主峰嗎?小麥說,就算上去也沒有風景可以看,然後也怕天氣不好會起霧。
登山最難的不是登頂,而是選擇放棄。登山就是如此, 雖說距離就差那麼一點點,但絕不能勉強, 否則所有努力都會白費,連命都沒了,更別說下次再來。
沒關係,山一直都在。
把體力練好、裝備準備齊全再來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