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我,畢業了
轉眼間,四年就過了。
還記得高中指考選填志願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就這樣家人幫我選了這個科系---資訊管理。
在升大一的那個暑假,爸爸開始教我一些簡單的程式語言。因為從來沒碰過,學得非常的挫折。那時,我總在想"那些英文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用int、double,這些到底要幹嘛用的辣!!!"。很好笑的是,我還學到哭了,因為對那時的我真的覺得好複雜,而我家人卻不斷告訴我先背起來以後就懂了。
大一 😀
大一是一個對什麼事情都很好奇的時候。第一次參加宿營、第一次穿便服上課、第一次看到學校餐廳、第一次感受到跑教室的感覺......。對所有事情都感到非常的新鮮 :shock: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大一課表幾乎都是已經排好的,而且還很"豐富"。還記得當時背著家人,偷偷去參加系學會面試,面試過程畫了一個娃娃,就當上了美宣。舉辦了系上活動。一切的一切都覺得非常的有趣。之後漸漸與班上的人熟悉起來,也有參加過吉他社,但是學不好就是了 😐
這是一個很不用功的年級,上了一個很沒興趣的會計必修課,卻也混了一個學期的課外活動。
大二 😀
雖說,程式設計讓我掉了眼淚,卻意外讓我建立起了興趣。如果要說大學影響我最多的人,那其中一位就是我的資料結構老師。他是郭育政老師。他曾說過一句話:"人生就像在打棒球,而你是一個打擊手,你永遠都不知道投手會投出什麼球"。他是一位非常認真的老師。課堂時常常小考,逼著我們必須要認真上課;課堂中回答的問題也都可以當作加分的依據。不得不說,我為了要讓郭老師記住我,上課的時候總會坐在他正前方,努力回答老師的問題
而這位老師,讓我有了考資工所的想法,且第一志願是清大資工所。雖然最後沒考上,但我真的非常感謝他讓我找到自己未來的目標。
大三 😀
大三是一個比較忙碌的學期。在這個學期,我遇到了第二位影響我很大的老師。江清水老師。
我還記得那天在上江老師的電腦圖學,就在快下課的時候,老師突然問我們有誰想要擔任他的研究計畫助理,名額只有三位。我抱著想要學更多技術的心態去與老師面談,最後很榮幸可以在幾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 🙂 老實說,我和我的組員們在這個計畫裡其實並沒有幫上老師什麼大忙,而我們除了寫寫vpython和每個禮拜meeting一次之外,我還必須要處理額外的文書事物(核銷、人事簽核、憑證黏貼單、一堆申請單之類的)。其實在擔任研究計畫助理的過程中,如果要說學習到很多的技術可能有點勉強,因為我在這一年中,學習到的是比技術更受用無窮的東西---細心!!!!
為什麼說學習到如何細心?因為在處理文書的過程中,需要先將資料交給系秘,而系秘就會送交到會計室。但我一個小小的菜鳥,很多東西都不懂,常常東缺一個西缺一個。塗改過要簽章、這裡不能蓋章要簽名、電子發票的墨水久了會不見所以要印一份覆蓋上去、發票上的東西要註記也要蓋章.......。不得不說,這些事物常常搞得我要崩潰 :cry: 每天最害怕的事情莫過於接到會計室的電話。然後不斷不斷的被老師碎念...,但其實這些問題,都是歸咎於我不夠細心。不過現在回想起來,這些經驗,對我來說都是很寶貴很寶貴的經歷。
在這個學年還有申請科技部計畫和做專題。
說到專題,又是一個很長的故事了。跟了兩位程式能力也不錯的組員,導致工作分配不均。沒有人特別會美化,這項工作就突然落在我的身上了。如果要說我負責寫了些什麼程式,那大概就是用python寫了一個數學證明來佐證我們的專題演算是正確的。
大四 😀
這是一個準備研究所和念法律輔系的學年。從大二開始決定要攻讀資工所,但其實真正開始準備是升大四暑假。靠著自己的能力與堅持,沒課的時候在學校圖書館念書,雖然最後沒有考上,但也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方向。是要繼續考試,還是要出社會工作。
回頭想想,口裡說著對管理沒興趣,所以要考資工所,但其實自己對資工所一無所知。上了之後要研究什麼?是否真的對硬體軟體有興趣?喜歡寫程式難道真的只能唸資工所? 不過只是秉持著一股"我就是要念工學院而已"吧
所以我決定選擇先去工作,去職場上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將所學所用。而後如果將來有需求,或是決定自己未來的方向,再繼續攻讀也無妨。
說到法律。在大二的時候憑藉著一股我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的心態去申請輔系。上了之後,開始了搶課搶不到去法律系辦人工加選的日子 :lol: 其實在過程中,特別是最忙碌的時候,我常常想著念法律對自己未來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這麼忙嗎?"、"難道我要當律師?"。還漸漸萌生要退掉輔系的念頭。但在大三的時候我上了法律倫理學,老師告訴我們: "學法律的人並不代表要從事法律,而是從學習的過程中,訓練你的邏輯思考能力"。在上行政法的時候,范文青老師也說:"學法律的意義,是要讓你樸實的正義感,有了體系的鍛鍊,而不僅僅是鄉民"。我認為這些都是我能夠繼續堅持的理由吧!!!
最後,我畢業了。
後記:
如果要比較資管系跟法律系有什麼不同。老實說,法律系的老師真的很認真,我曾經遇過一頁ppt就可以整整說一節課的老師,但也有遇過一個只會照念ppt的老師。不過前者是多於後者的。
其實這樣的比較並沒有多大的意義。本來學習就是在於自己,老師只是一個輔助的角色。如果遇到一個好老師,輔助的效果就顯著;相反的,可能就是self-learning了。
留言
張貼留言